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资源环保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中低产田增产寻找“最优解”

来源:大河报 编辑:徐孟夏 时间:2023-11-07 阅读量:
导读: 河南全媒体网讯心连心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左一)和农业专家一道观察讨论土壤状况。“中低产田”产能提升技术集成示
河南全媒体网讯   

    心连心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左一)和农业专家一道观察讨论土壤状况。

    “中低产田”产能提升技术集成示范暨千亩示范方小麦开播仪式,在心连心高效农业示范园内举行。

    采用不同耕作施肥方式的四台播种机一同启动,播下了希望和丰收的种子。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张坤 文图

    连日来,在位于新乡县的心连心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千亩土地上,多辆拖拉机于田间来回穿梭进行土地翻耕及播种作业,一旁忙碌的,还有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以下简称“心连心集团”)的多名技术人员。

    这片看似并不起眼的北方田地,承担着一项可能深刻改变中国粮食领域面貌的重大科研课题——

    作为主持单位,心连心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六家单位,共同参与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黄淮海多因子障碍粮田产能提升定向培育技术模式与应用”课题“障碍粮田水肥智能调控与养分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及应用”。

    眼下,研究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课题团队正多措并举,找寻破解中低产田“增产”的密码,且已取得重要进展。未来,有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答卷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

    田间地头,隐藏多项“黑科技”

    10月24日,心连心高效农业示范园内,伴随着大马力拖拉机的轰鸣,采用不同耕作施肥方式的四台播种机一同启动,所过之处,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铺设滴灌带等工作,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播下了希望和丰收的种子……

    原来,“中低产田”产能提升技术集成示范暨千亩示范方小麦开播仪式正在此举行,这标志着由心连心集团主持的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新进展。

    在现场,展示的智能水肥机、无线阀门等多款“黑科技”产品,也正在试验田中逐一试用。“水肥机可以做到精准施肥,不浪费不过度;无线阀门可以通过手机操作灌溉,不需要田间地头铺线,告别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研究员邢素丽老师对新型设备如数家珍,譬如智能水肥机应用了太阳能供电和4G无线传输技术,借助地表滴灌系统,采用流量计和自动控制阀门,精准控制不同时期水分和养分的输入。

    作为课题团队的一名成员,邢素丽对心连心集团十分熟稔。她说,在此之前,围绕专用肥肥效实验等课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心连心集团合作已将近10年,她对心连心集团的企业实力、文化等非常了解和认可,目前合作课题进展比较顺利。在邢素丽的眼中,由一个企业牵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这并不常见。

    对此,心连心集团产品研究部经理刘锐杰表示,心连心集团今年主持了三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结合科研单位加大对高效肥的研究力度,真正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其中,心连心集团研究的腐植酸类产品,通过腐植酸+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水保肥,增加有机质含量,达到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和增加产能的目的。

    2

    强强联合,解决“卡脖子”问题

    研究并解决中低产田增收这个课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究竟有多重要?

    “抓好了(中低产田增收)这个牛鼻子,就可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中原学者、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表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而中低产田增收是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不过,这项研究绝非易事。采访中,新乡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武志斌认为,中低产田产能提升涉及种子品种、高效肥料、科学种植方式、施肥灌水的技术指标以及关键时期的调控,所以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大工程”。

    “我们的目标是中低产田产量提升20%、地力提升一个等级、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65%。”课题主持人、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产品研究处处长郭景丽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农艺师。据其介绍,目前开展的“障碍粮田水肥智能调控与养分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及应用”课题,由心连心集团在2020年年底申报,获批后于2021年年初正式启动,主要针对黄淮海区域中低产田小麦玉米种植区水资源匮乏、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粮田肥料施用不合理、水肥供应不协调、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发挥多家科研单位的协同优势,开展中低产田水肥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和推广。

    一项数据显示,黄淮海流域中低产田占比59%,区域产量提升空间巨大。郭景丽认为,实现该区域中低产田的地力改良、产量提升,对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心连心集团为主持单位,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六家科研单位组成研究团队,强强联合开展相关研究,从侧面也彰显出了心连心集团强大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业界地位。

    3

    多种尝试,寻求增产“最优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沉淀,课题研究已经有了重要进展。

    郭景丽告诉记者,团队目前已输出正养元小麦玉米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高效配套肥料,碳氮磷、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技术,智能测墒仪、水肥一体化后台控制系统和水肥智能调控系统,水肥一体化模式、分层施肥技术集成模式等研究成果,将在心连心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流转土地上开展示范、试验,确保2025年项目目标顺利实现。

    据郭景丽透露,在进行的一项中低产田试验中,种植的小麦实现增产26.8%,土壤在施用有机肥后有效磷、有机质均显著增加,提高一个等级。而采用增密种植玉米的试验,也较农民常规种植增产12.07%。下一步,团队将继续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技术集成,进一步提升地力和产量。

    两年多来,心连心产品研究部农技研究处处长张书红和郭景丽一道,深度参与课题,田间地头、深夜的会议室,留下了她们忙碌的身影。张书红说,为期五年的项目,每年研究重点都会有所侧重,团队正在试验不同模式,寻求中低产田“增产”的最优解。

    “感觉很自豪,也很有压力。”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告诉记者,心连心集团始终致力于用最少的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在行业中率先提出了中国高效肥倡导者的品牌定位,坚持高效肥的研发和推广,引领行业进行产品的差异化转型。

    在刘兴旭看来,能够承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的研究工作,既是心连心集团的光荣和骄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相信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各参研单位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按期顺利完成项目目标,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