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社会新闻 >

揭秘藏在电影胶片里的“辉县精神”:往事一帧帧回放 寻找初心密码

来源:大河报 编辑:秦雨晴 时间:2019-07-18 阅读量:
导读:   河南全媒体网讯 2019年6月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辉县精神被一次次提及,成为

  河南全媒体网讯    2019年6月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辉县精神被一次次提及,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大河报和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发起的“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活动中,我们来到辉县市档案馆寻找初心密码。

  1973年,县委书记郑永和(中)带领40多名团员干部植树造林,白天凿石、刨土,晚上睡石庵。(辉县市档案馆供图摄影:周振华)

  辉县市档案馆保存的三套胶片,距今已经40多年。

  1965年,辉县成立由女青年组成的石姑娘队。(辉县市档案馆供图摄影:周振华)

  1973年,辉县东沟拦河造田,将河滩变为良田。(辉县市档案馆供图摄影:周振华)


  30斤重的电影胶片保存40多年依然清晰

  “辉县人民干得好,辉县人民在前进!”飘着雪花的黑白影片里,记录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委书记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开山凿石的珍贵画面,它们被定格在三套电影纪录片的胶片里。拍摄于1974年和1976年的三套胶片被推选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在辉县市档案馆库房,有十来个圆形铁盒子,被锁在恒温、恒湿的文件柜里,这里面装的是3部关于辉县精神的记忆,分别是:河南科教电影制片厂1974年拍摄的《辉县学大寨》,北京电视台1974年拍摄的《当代愚公战太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6年拍摄的《辉县人民干得好》,它们有黑白,有彩色,胶片宽度有35mm,有16mm,总重量约30斤,每部片子50分钟左右,扯开胶片,每一帧的影像和字幕还清晰可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看电影成了备受追捧的娱乐活动。所以,很多在那个年代长大的人,都对胶片电影保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已在辉县市档案馆工作30多年的辉县市档案局副局长张慧青也是如此。张慧青说,这些胶片已在档案馆保存了40多年,之前经常被带出去放映,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素材。

  开山凿石修水库那个时候辉县扬名海内外

  辉县市档案局副局长张慧青三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辉县记忆。她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胶片背后的故事。

  “在河南,至今流传着: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不忘三书记,三书记指的是,兰考的焦裕禄,林县的杨贵,辉县的郑永和。在辉县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上白面馍,想起郑永和;用上水浇地,想起郑书记。”张慧青说,辉县地处豫晋两省之交界,70%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盘岭把辉县分成盘上、盘下两部分,从盘下通往盘上,是一条海拔1000多米的“十八盘”羊肠小道。因为行路难,有些人生老病死都在家中,一辈子没下过山。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地严重缺水。缺水的村庄,人们常年不洗手、不洗脸、不洗碗。

  进入20世纪60年代,郑永和主政辉县后,迅速成立了调查组,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到最偏僻的山村,了解群众需求。县委通过全县大调查,制定了蓝图:治山治水。

  当时,辉县开山凿洞没有现代化机械,只靠一把把铁锤、一把把钢钎,和电影《地雷战》中的场景一模一样:一个人把着钢钎,另一个人挥锤猛打,先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出一个个炮眼,装进炸药雷管,点火放炮,再一筐筐把碎石抬出去。靠着人力,辉县改造山河的成绩日新月异,先是劈山开路:“愚公洞”“向阳洞”“胜利洞”相继打通,十年间三创全国公路隧洞长度的最高纪录,通过一个个隧道,给当地人民修了一条条平直无险段的山间大路。同时,陈家院水库、石门水库、三郊口水库、宝泉水库逐一上马。整个上世纪70年代,辉县先后建成了中小型水库19座,同时建成总长3362千米的渠系。

  就这样,偏僻的小城辉县一时扬名海内外,《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报道辉县消息80余篇。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河南科教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相继在辉县拍摄了《太行新愚公》《辉县人民干得好》《辉县学大寨》《当代愚公战太行》等4部影片,将辉县人民战天斗地的事迹搬上了银幕。如今《辉县人民干得好》《辉县学大寨》《当代愚公战太行》老电影胶片珍藏在辉县市档案馆。

  张慧青介绍,播放这些电影胶片需要放映机,前些年,有单位带着胶片出去放映。电影胶片每拷贝一次便磨损一次,如果不加以保护,总有一天这些珍贵的影像就会消失。为保护原胶片,也为方便查看电影纪录片内容,胶片在2010年送到北京进行了数字化,数字化后的三部影片最大程度还原了原片的清晰度,每部影片2G左右,能存储在优盘、硬盘里,可随时观看。

  开山凿石为辉县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不仅发挥着调节洪水的作用,解决了吃水问题,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还为今天辉县高人气旅游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有“中原小九寨”之称的宝泉秘境由宝泉水库发展而来;著名的八里沟景区离不开石门水库,齐王寨景区、秋沟景区……都留有那个年代劈山凿石修水库的记忆。

  如今,胶片逐渐退出电影市场,但“自力更生迎难而上”的辉县精神成为了珍贵的精神文化传承。在辉县市委副书记王慧敏看来,辉县是一个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地方,“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创业精神远近闻名,从“辉县人民干得好”到“十八罗汉闹中原”,再到今天的综合实力在全省持续提升,辉县人民演绎了一部又一部华彩乐章。“在不同时期形成的辉县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再铸辉煌,奏响新时代。”王慧敏告诉记者。

  1988年从新乡师专毕业,辉县市档案局副局长张慧青守护着辉县记忆,一守就是31年。“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觉得档案并不是枯燥的故纸堆,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记忆库。”张慧青动情地说,辉县市档案馆的同志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这项基础性、辅助性的工作。有时候,因为一份档案,邻里多年的纠纷得到解决;因为一份档案,学历工龄得到证明,待遇可以享受;因为一份档案,政府决策有了经验借鉴……都能让这些档案人欣喜不已。“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无怨无悔,我们一定管好档案,为辉县守住历史。”这是辉县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共同的心声。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