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全媒体要闻 >

乡村振兴的“牧原实践”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徐孟夏 时间:2023-11-30 阅读量:
导读: 河南全媒体网讯 □本报记者陈小平从养22头猪起步,到集团总资产超2100亿元、子公司超300家,牧原集团不断刷新着大家对养猪行业的认知。从
河南全媒体网讯    

    □本报记者 陈小平

    从养22头猪起步,到集团总资产超2100亿元、子公司超300家,牧原集团不断刷新着大家对养猪行业的认知。

    从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到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牧原“把责任担在双肩”,以行动践行着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初冬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南阳、走进内乡、走进牧原,了解乡村振兴的“牧原实践”。

    科技赋能

    “农头工尾”强支柱

    来到位于内乡县余关镇大花岭村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一排排高楼整齐排列,让人犹如置身现代化工厂。你可能想不到,这21栋6层“厂房”全都是猪舍,可年出栏生猪210万头。

    “楼房养猪,不但能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节约土地。”牧原集团公共事务负责人秦龙告诉记者,以一年养10万头商品猪为例,平铺式猪舍平均需要450亩土地,而楼房猪舍只需85亩左右。

    进入“厂房”,母猪、保育猪、育肥猪被分别圈养在不同楼层。“猪舍采用空气精密过滤系统,可实现防病、防臭等。”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运营管理负责人刘艳乾说。

    在猪舍,牧原智能巡检机不停巡逻,持续采集猪的数量、体重等参数,饲喂、粪污清理、控温、控湿等全由机器人完成。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就可远程调控猪舍的相关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通过手机将信息推送给本单元饲养员,提醒处理。“肉食产业综合体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于同一个园区,真正实现了‘粮进肉出’‘农头工尾’。”刘艳乾告诉记者,综合体项目可带动就业5000余人,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牧原集团副总经理王华同认为,作为农业龙头企业,一定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把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这个关键点抓紧抓好。

    “牧原正在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养猪产业做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王华同说。

    目前,牧原已在全国布局1700多个养殖场、200多个饲料厂、20多个屠宰场。牧原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4个省(区)103个市217个县(区),2022年出栏生猪6120万头,今年预计出栏生猪6500万头。

    据统计,牧原每年饲料用量约2000万吨,饲料原粮采购可帮助不少农民实现增收。此外,仅牧原在我省12个市43个县(区)投资建设的46个子公司408个养殖场,就能提供超5万个就业岗位。

    种养循环

    “望天收”升级“吨粮田”

    在内乡县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深翻过的农田里,新一季的小麦正在生长。地头“田养猪,猪养田,农田变良田”的红色大字与不远处的种养循环水肥中心共同“标记”着这片农田的与众不同。

    “2021年,内乡县联手牧原集团,合力打造了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县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农民把土地托管给牧原集团下属的牧原农业发展公司经营。”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项目负责人吴祖坤介绍,示范区规划面积6.7万亩,涉及3个乡镇、24个村、1000户农民和14个养殖场,主要通过沼液还田,种养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吨粮田”。

    也是在2021年,27岁的吴祖坤拉起一个只有5人的“90后”团队。他们在示范区种下玉米,开始探索利用猪场沼液肥循环科学种田。

    “一个养殖场就是一个肥料厂,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能提升农田质量,实现农户减投增收。”吴祖坤告诉记者,他们最初种植的6200亩地有一半是岗坡丘陵,土质薄、灌溉难、产量低。通过种养循环模式的应用,玉米和小麦连作,亩均增产20%。前不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案例成功入选。

    5个人如何管好6200亩田?负责项目区种植管理的张小红轻点手机APP,向记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我们重点改造了灌溉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精细化’,地表水利用率、水肥一体覆盖率、灌溉智能化率都达到100%,可节水40%,减化肥减农药50%,节省人工95%……”

    作为种田的“老把式”,今年60岁的内乡县王店镇岗樊村村民王定根对此赞不绝口。“自从建起示范区,地里产量高了,大伙儿的收入也提高了。”他说,“俺家6亩多地都托管给牧原,每亩每年收益1100元。我们可以外出打工,也能趁农忙时节在示范区的农田里打零工。”

    如今,吴祖坤的团队已壮大到22人,管护面积扩大到3.6万亩。“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亩均增产50%,并在2年至3年内完成6.7万亩整体规划。”他说。

    截至今年10月,牧原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已覆盖农田421.5万亩。仅今年前10个月,牧原集团累计开展农技服务8059次,覆盖10907个村庄,培训农民24.31万人次。粪污有机肥还田替代化肥14.68万吨,减投增收352.27元/亩,实现直接经济价值14.85亿元,为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

    链式发展

    “龙头”舞动“集群”聚

    在牧原,每天有186万台智能化设备产生10亿条以上数据。电器芯片化、设备智能化、运行数字化、运营云端化的生产模式,需要大量智能设备支撑,也为设备供应商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

    从内乡县肉食产业综合体驱车20分钟,就能到达农牧装备产业园。基于牧原集团的强大带动能力,产业园一期已入驻企业38家,其中,规上企业25家,年产值超1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

    “有了这些智能控制器,就能对饲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现畜牧养殖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在河南融创新合科技有限公司无尘生产车间里,公司董事长庞红玉说。

    庞红玉在深圳打拼10多年,在当地拥有2家电子厂。2022年,看好牧原、看好家乡农牧装备产业潜力,他带着团队回乡创业,第一批入驻产业园。“现在,公司农牧智能装备生产能力已达年产300万套。”庞红玉说。

    在产业园,像融创新合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牧原农牧、寅兴牧业、圣鑫科技、兴华器械、上海亿力等一批企业,抓住农牧装备产业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壮大。

    “引进一个产业,培育一个龙头,造就一个链条。在内乡,已注册‘牧原+农牧’类供应链企业近4000家。”内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刘彦介绍,目前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下一步,县里将与生物制药行业头部企业强强联合,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大发酵氨基酸研发,发展合成生物产业;围绕牧原猪舍屋顶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