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全媒体要闻 >

共论新旧体诗百年逐新之路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徐孟夏 时间:2023-09-23 阅读量:
导读: 河南全媒体网讯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洛阳分会场“诗韵洛阳”主题诗会现场,《关雎》舞蹈美轮美奂。刘梦刚供图盛世华章融古今——专家学者共论“
河南全媒体网讯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洛阳分会场“诗韵洛阳”主题诗会现场,《关雎》舞蹈美轮美奂。 刘梦刚 供图

    盛世华章融古今

    ——专家学者共论“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

    □本报记者 王延辉

    金秋时节,诗意之约,会于中原。

    9月22日下午,郑州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诗人、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传承创新: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叙诗歌的过去与未来。

    “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瑰宝。如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传承”与“创新”是两个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是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降,诗分新、旧。去掉格律之后的诗歌,仿佛是鸟儿张开了翅膀,可以无拘束地展开想象的空间,接纳和表现世界的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

    “体裁上的新旧之分,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说,“新旧之分,确切地讲是自由诗和格律诗之分。”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新时代中国诗歌的两大主体构成,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应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诗’。”在周文彰看来,自由诗和格律诗各有所长,彼此应当在互学互鉴中推动新时代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回顾百年诗坛,新旧诗之间有矛盾、有交融,都取得了各自成就。”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也持同样的看法,唯有新旧体诗及诗人相互取法、共同进步,才能共创中国诗歌的新繁荣。

    在诗歌创作问题上,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有着清晰的论述,“诗歌创作有多种美学形态,大河奔腾是一种美,小溪潺潺也是一种美,每一种美都有其权利,每一朵花都有其开放的自由,新旧体诗本是文艺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两支力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新诗百年,仍属于几千年诗传统的一部分。

    “不管是写旧体诗还是新体诗,如果躺在传统上或别人的写作基础上,那写出来的诗就有问题。诗歌中好的语言都属于创造性的。”《中华辞赋》总编辑、文艺理论家石厉坦言,“当然,一个人没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诗人、翻译家树才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诗歌:一首诗就是一个语言的身体,写诗就是把自己之心写成语言之诗,从无形到有形,从句子到意蕴和节奏。

    新诗要“新”在哪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认为,新诗应该是有底蕴、有气场、文脉连贯的,能够表现现代人的文明追求。

    河南是诗歌的故乡。在这个诗意的季节来到郑州,《中华诗词》主编高昌首先想到的是诗圣杜甫以及中华诗词的恒远魅力和时代价值,“杜甫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杜甫是河南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新时期诗歌史,除了引人注目的新诗实践,另一半则是旧体诗的复苏、复兴和振兴的跋涉和探索。忽略了旧体诗复兴的新时期诗歌史,是不完整的。”高昌说,“当代诗词是汉语言中最美的花朵,我相信其光芒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灿烂和纯正。任何经典作品都应该有勇气和毅力来接受时间的检选和沉淀。”

    当代诗词如何做“这一代之文学”?专家学者一致表示,创作者要真正扑下身子,诗词选材、立意表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说心里话、写明白字、走阳光路;只有和时代“零距离”、和现实“面对面”、和百姓“心连心”,诗歌创作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温度和广度。

    高昌的演讲题目富有诗意和思想,他引用惠特曼的《大路之歌》中的诗句“走呀!大路在我们面前!”作题,道出了诗歌界同仁的心声:“走呀!跟着了不起的伙伴,做他们的一员!”“永远生气勃勃,永远向前。”

    传承与创新融合,旧有未失新始得。盛世华章,融古汇今,和合共美。

    打造中华诗歌种子基因库 河南要建中国新诗版本馆

    本报讯(记者 温小娟)为加强对中国新诗的保护和研究,传承光大新诗艺术,引领启迪新诗走向,《诗刊》社、中国诗歌网、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携手共建中国新诗版本馆。9月22日下午,中国新诗版本馆合作建设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

    中国新诗迄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其间,诗人数量之众、产出的作品数量之多,不可胜数,特别是一大批标志性的诗人和标志性的作品,更成为不同时期的里程碑,在中国诗歌的长廊里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中国新诗版本馆的建设必将为新诗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与动力。

    按照规划,中国新诗版本馆将“以藏为主、藏展结合、藏研并行”,并实现馆藏作品的数字化管理,参观者可通过馆内电子屏阅览馆藏诗人和诗歌评论家的作品,借助馆内电子设备“听”诗“看”诗,沉浸式体验“云参观”,感受诗歌优美意境。中国新诗版本馆对全国诗人、诗歌评论家免费开放,不定期举办诗歌活动,举办年度优秀诗集评选和推荐,推送大学生最喜爱的诗歌等活动。

    同时,打造数字共享平台。中国新诗版本馆对接《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以及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图书馆、河南省诗歌学会,推动馆藏资源共享利用。

    “我们要把中国新诗版本馆做成中国新诗的一个版本资源的总库,做成中华诗歌种子基因库。”签约仪式上,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畅谈了中国新诗版本馆建设的目的和愿景,他说,通过中国新诗版本馆建设,整理反思新诗传统,推进中国现代新诗走向高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他看来,在古都开封和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整合中国新诗百年资源,进而影响更多河南年轻诗人,对他们的诗歌创作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诗咏古今 情满河洛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洛阳分会场“诗韵洛阳”主题诗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诗以抒情、词以咏志,赓续悠悠文脉,谱写时代华章。9月22日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洛阳分会场“诗韵洛阳”主题诗会活动举行。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文人荟萃,并诞生了浩如烟海的名家巨作。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欧阳修、李清照等都在此留下了传世诗篇。

    本次“诗韵洛阳”主题诗会活动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承办,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分为先秦、汉魏、唐宋、今朝四个篇章,突出新文旅理念,以颠覆性创意为指导,以沉浸式体验为表达手法,用朗诵、歌曲、舞蹈、戏曲、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诗歌经典,展现洛阳诗歌文化的特质和魅力。“诗韵洛阳”主题诗会线上线下结合,通过多家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让广大群众共享诗歌盛宴、共叙诗和远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会以《诗经》中《关雎》《采薇》两首名篇开场,将女子群舞和朗诵相结合,把观众带入诗歌的世界;《洛神赋》《将进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沁园春·雪》等名作,也以各种艺术形式先后呈现。诗会上还朗诵了《洛阳声音》《二乔》《逐梦河洛间》等一批洛阳当代优秀诗歌作品,展现洛阳诗坛风采和河洛儿女奋发向上、追求进取的精神风貌。

    说心里话 写明白字 走阳光路

    ——访《中华诗词》主编高昌

    □本报记者 张体义

    9月22日下午,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传承创新: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行,《中华诗词》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作了《走呀!大路在我们面前!——当代诗词向前进》主题演讲。他认为,诗词创作要说心里话、写明白字、走阳光路。

    “杜甫是出生在河南的伟大诗人。杜甫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杜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高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开场。

    高昌说,新时期诗歌史,除了“归来的歌唱”和“朦胧诗的崛起”等引人注目的新诗实践,也有旧体诗的复苏、复兴、振兴的跋涉和探索。忽略了旧体诗复兴的新时期诗歌史,是不完整的。

    诗词本身是一种传统语言形式,有其汉语言的美学规律,我们怎么用这个既定的美学规律来发一代之心声?

    高昌说,前人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词要成为“这一代之文学”,就要真正俯下身子,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诗词选材,俯拾即是。情感从生活中来,立意从生活中来,表达的内容也要从鲜活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要说心里话、写明白字、走阳光路。只有和时代“零距离”,和现实“面对面”,和百姓“心连心”,诗词创作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温度和广度。诗词创作从注重单一的审美效应重新向注重综合的社会效应转变,这是诗歌发展的大趋势。诗歌创作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对话,一方面表现自我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发现,另一方面也需要读者的理解和沟通。

    高昌说,作为当代诗词的写作者和编辑者,我们的工作和职责就是用当代文学、当代诗词来创造和记录历史。若干年后回顾现在的文学,诗词作为当代文化中非常活跃的元素,一定会放射出璀璨光辉。

    新旧携手共创中国诗歌的新繁荣

    ——访《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

    □本报记者 张体义 实习生 杨莹莹

    9月22日下午,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传承创新: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行,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在主题演讲中认为,新、旧体诗和诗人都面临着挑战,唯有互相取法、共同进步、勇于面对和解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才能共创中国诗歌的新繁荣。

    自新文化运动肇始,新诗在中国“发芽破土”“迅猛生长”,日益繁荣,以其自由之姿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旧体诗的创作和发展从未间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证明了旧体诗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有着顽强和持久的生命力。

    谈到新、旧体诗的互补发展,龚学敏说,新诗除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由”的广度和深度,坚持新诗独有的特色外,应该向旧体诗取法。新诗可以从语言质地、炼字炼句、意境、诗眼等方面向旧体诗取法,在创新的同时又传承旧体诗优秀的创作方法和一些内在的品质。旧体诗也应向新诗学习:在内容上关注当代生活、事物、人的思想和状态,展现当代情感、信息,反映时代特色;在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语言形式和思维等方面,都要保持对当代世界的沟通和新的呈现。

    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化是新、旧体诗共同面临的问题。

    龚学敏分析,原因有三:创作题材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内;普通大众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或未跟上诗歌的演进;当下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应对方式也有三种:创作要进入当代生活、关注个体存在,创作具有时代性、共鸣感的作品。加强诗歌教育、培训,提高普通大众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教育里学生都是要学诗、写诗的,而当代教育中,诗歌教育是比较缺乏的。要多举办形式多样、富有意趣的诗歌活动,让当代诗歌走进大众、深入人心。

    新诗和旧体诗词应良性互动

    ——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

    □本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

    诗歌创作有多种美学形态,大河奔腾是一种美,小溪潺潺也是一种美,每一种美都有它存在的权利,每一朵花都有它开放的自由。9月22日,参加第七届中国诗歌节诗歌主题研讨会的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表示,“评判诗歌价值的标准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新旧之别,新诗和旧体诗词是文艺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两支力量。”

    在罗振亚看来,旧体诗词已经形成历史谱系,表现多元且显豁,现今依然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饱含民族精神气韵的旧体诗词有着众多长处。它体现了汉字音、形、义合一的特质,意境深邃,格律谨严,尤其在乡愁、爱情、历史人文等传统题材上表现出独特的呈现力,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但旧体诗词在契合现代人瞬息万变的繁复、微妙的心灵世界方面,承载力有所不足。

    新诗的成就毋庸置疑,它用一百年就走完了西方诗歌几百年才走过的路程,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心灵史提供了一份鲜活、形象的档案,是最富有前卫性、实验性的艺术种类。新诗以人性与心灵作为书写对象,又能执着于人间烟火,寻找诗歌介入现实的有效途径,极富个人的创造性,与时代脉搏扣合得最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历史、现实走过的道路的折射。但新诗一定程度上存在表现上过于散漫、诗味儿浅淡的缺点。

    罗振亚认为,新诗应当自觉结合东方智慧与西方艺术,注重从旧体诗词特有的忧患与悟性、意境与凝练中汲取营养。另外,建立新诗解读学对新诗的发展来说也极为迫切、意义重大。

    “以旧体诗词的尺度评价新诗和用新诗的标准衡量旧体诗词,同样都不科学。如果新诗和旧体诗词之间能够取长补短,良性互动,中国诗歌的整体生态就会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兼容并包,达成新的繁荣。”罗振亚说。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