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全媒体要闻 >

三夏进行时:特色麦田里看育种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秦雨晴 时间:2019-06-01 阅读量:
导读:   5月31日,郑州东郊,一片成熟的麦田,正等待收获。这不是普通的粮田,而是河南大学的小麦育种试验田。这块50多亩的田里,生长着七八十
  5月31日,郑州东郊,一片成熟的麦田,正等待收获。这不是普通的粮田,而是河南大学的小麦育种试验田。这块50多亩的田里,生长着七八十种小麦新品种。

  仅仅看外表,不同地块小麦的麦秆、麦穗、麦芒都不同,剥开麦壳后看籽粒,有平常见到的白粒,竟然还有少见的紫粒、咖啡色粒、蓝色粒、草绿色粒、黑色粒、棕色粒等多种颜色的麦粒。

  行走在特色小麦田里,负责这片试验田的河南大学育种专家刘海富说:“彩色小麦属于特色小麦的一种类型,我们现在育种不只是考虑颜色,更想培育出具有特殊品质、营养的特色小麦,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他举例说,糯小麦,这种特色小麦不但口感好,还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因为所含的支链淀粉不容易被分解,食用后血糖上升较慢。

  “我们正从吃饱、吃好向吃健康的方向发展。过去育种,更多考虑增产,现在越来越多考虑营养。”对于特色小麦的前景,刘海富充满信心,“我相信特色小麦在几年内一定会逐步推广开来。”

  那么,特色小麦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刘海富指着田里的小麦说,利用与小麦有原始亲缘关系的冰草、青稞、山羊草、偃麦草系列草类资源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通过多种育种技术和方法培育出新型小麦品种。

  特色小麦籽粒,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大量矿质元素和稀有微量元素,还富含普通小麦中缺乏的花青素、黄酮、生物碱、植物甾醇、强心苷等活性物质,集营养、保健、食疗功能于一体,是一种天然保健型粮食作物。

  发展特色小麦,正日益引起重视。为推动我省抗逆和特色小麦研究创新发展,2018年3月河南大学成立了“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中心”。刘海富率领的科研团队创制了6827份特色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培育的正能2号、中鼎原紫1号两种特色小麦品种已通过审定。(记者 赵力文)

  相关新闻:亩产达到400公斤 杂交小麦南阳制种再获突破

  “在中试阶段,我们选育的制种杂交小麦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可以说实现了较大突破。”5月30日,在位于邓州市湍河办事处的国家项目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里,张风廷说。

  张风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该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主持着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全国有30多个研究团队参加了这一项目。

  他介绍,位于邓州市的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有育种试验田430多亩,今年经过收获测产,其中一个杂交小麦组合在中试制种中表现优异,亩产达到400公斤,而此前的最高亩产为300公斤。在通常情况下,制种产量提高10%就让人十分欣喜,此次一举提高30%以上,虽然是中试阶段,亦让科研人员备受鼓舞。未来基地将对这个杂交小麦组合进一步完善制种技术,扩大试验种植面积。

  “小麦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如欲得到杂交种,可以让母本的雄蕊发育异常造成花粉败育,再让父本小麦的花粉为母本小麦授粉。我们发现有一种小麦,在北纬30°到北纬33°之间花粉败育,非常适合用于杂交制种,这种小麦就是光温敏不育小麦。”张风廷解释,经过七八年在同纬度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在南阳盆地杂交小麦制种产量最高,因此2017年在邓州设立了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

  近年来,杂交小麦研究团队已经选育了8个小麦品种,其中京麦179通过国家审定。在河北、北京、山西等北部冬麦区,其抗旱、抗寒、高产特征明显,在大面积生产示范田中亩产达六七百公斤。

  据了解,杂交小麦是21世纪小麦产量大幅提升的首选途径,它的大面积应用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北京杂交小麦研究团队历经20多年的自主创新,全面系统地攻克了杂交小麦育种难题和产业技术瓶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商业化的国家。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