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房产旅游 >

三门峡市文旅工作“十三五”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来源: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编辑:郭彤 时间:2021-06-16 阅读量:
导读: 聚焦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融入新发展格局,励精图治再创新辉煌。

      河南全媒体网讯聚焦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融入新发展格局,励精图治再创新辉煌。

  “十三五”以来,三门峡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主动作为、勠力前行,在抢抓机遇中育新机,在繁荣文化中开新局,守正创新、统筹推进,文化、广电、旅游、文物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新亮点。

  过去五年,三门峡市文广旅系统以建设文化高地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文化惠民、广电为民、旅游富民”为遵循,聚力攻坚、服务大局,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硕果累累,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三门峡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4个、省级文化先进县2个、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1个、省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2个;先后荣获首届“十佳魅力城市”“全国生态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等称号。“十三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总量1.8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59.0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77.67%、78.83%,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0.82%提高到2.53%,同比增长2.08倍,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文旅融合促发展

  近年来,各级文广旅部门在顺利完成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领域机构改革后,着力推进班子融合、职能融合、人员融合、思想融合。特别是在文旅产业发展上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产旅融合、体旅融合、健旅融合、城乡旅融合等方面寻找新路径、实现新突破,努力让三门峡文旅融合更加灵动鲜活。

  三门峡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黄河文化、老子文化、仰韶文化、白天鹅等优势资源,结合红色、生态、康养、健身等特色文化,一方面加快推进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暨文化旅游绿道工程、灵宝老子文化传承振兴工程等13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约31.5亿元;另一方面深入谋划农旅结合、生态休闲、文化体验、自驾露营等特色乡村休闲康养旅游产品和特色民宿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卢氏飞龙山、渑池仙门山等一批景区对外营业,湖大沿黄观光火车线路全线贯通;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5个;卢氏县文峪乡等8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豫西百草园等3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休闲观光园区,灵宝秦人码头荣获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称号,卢氏汤河裸浴温泉度假区成功创建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豫西百草园“三金扶贫”模式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同时,三门峡市投入运营和在建的民宿有20家,总投资6.3亿元;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95.3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7.19亿元。目前,三门峡市有4A级景区1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1家,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处;各类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00多家,从事乡村旅游总人数1.3万余人。“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320座,设置旅游标识标牌141块,文旅公共服务设施更趋完善。

  2020年,面对疫情的考验,三门峡市文旅部门多措并举,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恢复发展。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5.1亿元,为全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旅融合正在成为三门峡惠民富民的生力军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创新方式塑品牌

  2020年6月,三门峡市文广旅局局长毋慧芳化身直播达人,在国内知名旅游平台“驴妈妈”进行网络直播,走进陕州地坑院景区,宣传三门峡美景、美食等优质文旅产品,6分钟直播吸引303.5万人次观看并参与互动,形成轰动效应。

  品牌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门峡围绕“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城市品牌,不断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三门峡故事,强化城市品牌。“十三五”以来,三门峡市先后荣获央视首季“十佳魅力城市”、年度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旅游胜地、全国生态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三门峡市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方式方法,为三门峡吸引更多关注,“局长直播”只是特点最为鲜明的一例。

  一年一度的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亮点不断呈现,特别是近两年创新举办的黄河文化品牌推广大会、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创新大会等活动,深入推进沿黄九省(区)区域合作和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积极作为;结合文化热点和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20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组织“老家河南”“老家河南·清凉一夏”山水音乐节等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突出“冬季到三门峡看天鹅”主题,借助三门峡入选十大“2020年度中国冬游名城”之机,整合资源开行“中原快车·三门峡”、“三门峡·天鹅号”、天然氧吧专列等近20趟旅游专列;持续加强与央媒及省、市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运用微信、抖音、微博,在百度、腾讯、马蜂窝、澎湃新闻、河南旅游广播等平台开展线上推广,在郑州东站出发安检口投放10块LED屏广告……

  渠道形式多样,效果持续叠加。近年来,三门峡城市旅游接待人数逐月攀升,文旅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文化惠民气象新

  文化建设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社会事业,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十三五”以来,三门峡市各级文广旅部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实现了文化广电基础设施全覆盖、文化活动无盲区的基础上,致力于加强数字化建设,创作推出文艺精品,加大文化扶贫力度。

  三门峡市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和7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65个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做到每周开放42小时以上;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35个,注册乡村文化志愿者4174名、志愿服务队伍272支;城区建成37间天鹅书苑,全市及各县(市、区)公共数字文化云、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初步建立,数字文旅建设成效初显。仅在2020年,三门峡各级文广旅部门完成“文化艺术送基层”60场、“政府采购百场戏”300场、“戏曲进校园”23场,为群众送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成功举办“点亮天鹅城·美丽黄河”2020消夏音乐季和第三届“美丽三门峡·舞动崤函”舞蹈大赛,“春满中原”“乡村春晚”等1757场线上线下“文化盛宴”;各级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206个、线上展览及线上课堂27期,线上社会教育活动260余项5800余次,观众有547.3万余人次。虢国博物馆《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市博物馆《崤函古韵——三门峡古代文明展》两项陈列展览喜获“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称号,三门峡市也成为全省唯一荣获两项优秀陈列展览称号的城市。虢国博物馆的《“青柳风·耕田忙——春分时节与您相约”云探虢博》被评为2020年度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一等奖,提升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红高粱》《女人是座山》《姚崇辞官》……近年来,三门峡文化部门创作推出了一批饱含三门峡元素、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剧目,曲剧《大山的儿子》荣获第十四届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剧目金奖,现代戏《连翘花开》入选2020年全省重点加工提高剧目,蒲剧《甘棠遗爱》《河阳知府》荣登央视戏曲频道,经过两年编排创作的现代蒲剧《布衣英雄》精彩亮相,向建党百年献礼,获得观众好评。

  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评中,三门峡市近两年连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传承保护显底蕴

  虢国故地,连接两都。三门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样不容忽视。目前,三门峡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中国传统村落14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全市文保单位、文物和非遗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三门峡市文物部门围绕310国道南迁、209国道改迁、崤函大道、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和考古勘探发掘监管,完成文物钻探项目53个,钻探面积达71.9万平方米,发现墓葬514座。其中,“灵宝城烟遗址”入选“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湖滨区后川出土的鹅首曲颈青铜壶引发各界关注。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门峡市剪纸藏品展”等非遗展示活动126场次,受众100多万人次。陕州锣鼓书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舞、槲包制作技艺、十碗席、虢州石砚等11项代表性项目上榜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目录。

  同时,三门峡全面启动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工作,高质量扎实推进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北阳平遗址群等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对外开放,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主体完工,《花开中国》陈展大纲及形式设计深化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和论证,布展文物移交顺利推进;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全面开启,入选“2020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灵宝北阳平遗址发掘有序推进,西坡遗址7、8标段抢险加固工程通过中期验收,“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建设有序推进。

  探源华夏文明,再书崤函华章。“仰韶百年”纪念活动也将成为三门峡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契机。

  广电宣传结硕果

  “十三五”以来,各级广电媒体紧紧围绕国家、省、市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好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脱贫攻坚、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博会、三门峡“两会”、魅力中国城等重大活动报道,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解读;组织开展“重振崤函雄风 文化在行动”、三门峡市2017年度十大文化事件暨十大文化人物评选及颁奖典礼等活动,有效宣传了文化建设成果。

  特别是在2020年,各级广电媒体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围绕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主题,开设《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讲脱贫故事》等专栏;实施“点亮天鹅城”工程,全年在央媒发稿91篇,学习强国发稿355篇,新华社、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发稿57篇;节目不断创新创优,主题微电影《柳庄有爱》获得亚微节金海棠优秀作品奖以及优秀导演奖,《甘棠微视》《黄土塬的女支书》《疫线中的坚守》分别荣获第八届全国市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创新电视栏目最佳一等奖,《军史布衣第一人》获河南省广播剧一等奖,纪录片《非遗三门峡》入围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第26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持续开展网络视听节目季度推优、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

  蓝图在望美如画

  步入新阶段,再谋新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三门峡市全面推进文旅名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展望“十四五”,三门峡将以“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为总体形象,构筑“2269”文化旅游发展架构(两核、两带、六大集群、九大引擎项目),形成以“天鹅之城、仰韶文化、中流砥柱”为主标识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着力把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大遗址保护创新示范区、智慧广电先进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旅游集散中心,推动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广电事业、文物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再创三门峡市文化广电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举旗势引长云阔,凝神聚力气如虹。三门峡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发挥优势,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一批艺术精品、组织一系列文化活动,以“仰韶百年”纪念活动和打造“早期中国”文明长廊为契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惠民富民的重要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黄河文化高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三地五中心”发挥文旅动能、贡献强劲力量。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