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热线:0371-67326666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全媒体要闻 >

抓好就业这项最大民生工程(民生圆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王丰社 时间:2019-03-04 阅读量:
导读:   核心阅读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代表委员认为,中央将稳就业

  核心阅读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代表委员认为,中央将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之首,为就业大局稳中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要真抓实干,多措并举,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今年,我国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在这双重压力之下,就业能否顶得住?如何更好保障和促进就业?就业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压力不小,潜力很大,政策“组合拳”确保就业稳定
  回首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六年超过1300万人。今年,就业会呈现怎样的态势?
  “今年,我国就业压力不小,就业总量维持高位,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委员说,尤其是重点群体中,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83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部分关停并转企业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实现再就业。
  代表委员指出,另一方面,稳就业的有利因素在积聚。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为稳就业的有力支撑。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央将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之首,为就业大局稳中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代表说,目前各地区各部门纷纷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措施,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力确保就业稳定。
  更加优化的经济结构成为稳就业的不竭动力。“就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宏观经济对就业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张水波委员说,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劳动密集度高,吸纳就业能力更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96万人,比2012年增加34万人,增加就业潜力大。
  稳住存量,扩大增量,让就业渠道越来越宽
  面对就业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如何稳住就业大局?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稳住就业“主力军”。“只有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张水波委员说。
  湖北省荆门市市长孙兵代表表示,为企业减负担,不仅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
  鼓励创业,培育新动能,壮大就业“生力军”。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尤为重要。“要激活创业创新活力,有关单位一方面可以主动为创业者定制‘财政嫁妆’,推出‘金融厚礼’给予激励;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孙兵代表建议。
  多培训、强技能,提高就业供需匹配度。代表委员认为,面对就业新形势,尤其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更需要在技能培训上加力度、提质量。
  “随着制造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各类企业对于高级技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技能劳动者比例却相对偏低。”山东省临沂市技师学院机械装配与维修系党总支书记夏兆纪代表认为,“要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除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技能培训,尤其是对下岗职工、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从单纯靠体力就业转变为靠技术就业。”
  增强保障,筑牢底线,让劳动者饭碗越端越牢
  代表委员指出,实现更好就业,不仅要在数量上下功夫,还要提升就业质量。
  治理欠薪,让从业者劳有所得。“就业好,岗位、薪酬二者缺一不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谨防欠薪事件发生,尤其是要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孙兵代表说,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实施联合惩戒等方式,加大惩戒力度;另一方面,要从源头着手,让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工资专户、银行代发等制度切实落地,预防欠薪事件发生,保障农民工劳有所得。
  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增强从业者的获得感。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5829元,同比增长8.3%。代表委员表示,应让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调整幅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让劳动者的荷包越来越鼓。
  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为从业者筑牢底线。“大龄、残疾、低保家庭的劳动者自主就业难度大,针对这部分就业困难群体,应提供托底安置服务,实施就业援助。”张水波委员建议,各地可开发环卫工、志愿者、社区配送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录用就业困难群体,并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同时,给予一定的临时生活补助,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Copyright © 河南全媒体网 版权所有 监督电话:0371-67326666  投稿邮箱:hnqmtw@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有河南全媒体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豫ICP备18037887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566
    法律顾问:河南德慧律师事务所
    Top